在3月1日揭幕的第21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上,成本上升、找工难成为外贸企业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记者昨日在华交会现场了解到,受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上涨影响,大部分参展企业都提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最低涨幅也达到10%。此外,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对“招工难”深感头痛,由于招不到足够数量的工人,这些企业都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对企业的订单增长影响明显。
出口定价普遍上涨20%
丰源家纺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绗缝制品、床上用品的出口公司,此次在华交会上主要展览的产品为宠物床。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姓男子介绍说,一张普通宠物床的出口价格30元左右,这一价格与去年相比上涨了10%~20%。黄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据他介绍,去年一年涤纶的价格上涨了20%~30%,而棉布的价格则上涨了100%,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出口价格不得不随之上涨。
黄并不担心价格上涨会造成订单流失:“不仅是我们公司产品价格提高,其他公司也一样。植物纤维的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老客户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黄说,预计今年的订单数量与去年相差不大。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服装展区的罗冰更不讳言公司今年的订单减少了一半:“大多都持观望态度,一些老客户说想等产品价格降下来再商量合作。”
成本上涨还不是外贸企业遭遇的最头疼难题。
中安进出口公司的赵姓男子称,他们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招不到工人”。赵说,公司木质收纳柜主要出口日本,去年的出口额大约在四五百万美元。今年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订单需求没有太大变化,可是因为工人不够,公司目前也不敢接太多的订单,担心生产不出来。
“我们在安徽,每月给工人的工资大约两三千元,不算很低,但就是这样的标准还是招不到人。”据他介绍,公司全部生产线大概需要两三百名工人,但现在的用工缺口达到了1/3。
“现在传统出口行业越来越难做。”魏感慨,他感觉海关现在提高了对其产品的开箱率和抽查率,程序也较过去复杂。据他从客户处得到的消息,不少订单正在向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地转移。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力成本相对更低,他在国内的一些朋友也已前往设厂。
丰源家纺的黄某说,对外贸产品进行创新升级是国内外贸企业的出路所在。
首次参加华交会的深圳市宏利源钟表实业有限公司,他们研发的会拍照、能录像的防水手表就因产品新颖而受到欢迎。
“这种手表的出口价格大概为每只220-260元人民币。”宏利源钟表公司的李德昌说,华交会第一天,公司就接到了美国买家3000只的订单,尽管人工费用相比去年上涨15%~20%,手表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涨幅也在5%~8%,但他预计公司今年订单会有30%的增长。
记者从华交会组委会获悉,本届华交会参展商品中新产品、新款式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商品达2万多件,这些“四新产品”已成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